*本文同步發佈於萬達盛出版社官方臉書,文章內容相同喔~

 

  每次寫故事,都像與故事談了一場戀愛。

  這個故事與我的戀情(?),是從幾年前去花蓮拜訪親戚時,親戚帶我去了吉安鄉的知名景點「慶修院」開始的,當時親戚只說帶我去看個日本建築­——一踏進院門,卻像跨越某種結界,與門外截然不同的靜謐氛圍,瞬間將人帶回一個被封印已久的時空。 這麼說也許有點太抽象,但當時直覺感到那種氛圍並不是一個純為觀光目的而建起的建築能散發出來的。

  仔細讀起院內的解說牌,才發現這裡真的是有歷史底蘊的地方。建於1917年的慶修院,原名是「真言宗吉野布教所」,是當時日本政府經營官營移民的第一個據點「吉野村」的日本移民的宗教信仰中心之一。即使有部分經過整修,院內遺留下來的石碑、佛像、銅鐘、拜殿等, 仍然散發著回憶與故事的空氣,訴說著當年的初代移民渴求精神寄託的心情。

慶修院-Fuse1   

  說來慚愧,在那之前我已去過花蓮許多次,卻從不知道有這個地方、有這段歷史——而且還有另一面的歷史。

  在慶修院的木造拜殿內,同時陳列著另一段與吉野移民村緊密相關的歷史,那就是在移民入墾前,原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阿美族七腳川社因與警察間的衝突,部落被燒毀、佔領,最後失去傳統的生活領域,社人流散花東各處的「七腳川事件」(1908-1909年)。

   印象中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關於在花蓮的日本移民的故事(已記不起學生時期課本上是否有提過),還有他們與當地原住民、漢人的錯綜關係。

  我不具歷史專業,所以關於歷史的敘述請原諒我只能點到為止。但這兩件史事並陳當時帶給我很大的震撼,腦中對那個時代有了許多想像——當年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日本人、原住民、漢人,他們之間有什麼故事?除了悲傷痛心的殖民歷史外,時移境遷後,同樣在這片土地出生成長的不同族群,會不會也有人成為朋友,甚至是談一場戀愛?如果日本移民後代跟七腳川社的後人談起戀愛,又會是怎樣的情況?

  這就是《日照蔚藍海》這個故事開始的地方。(換言之,就是愛上故事的瞬間。XD)

  但那時並不覺得自己能寫,除了當時很忙碌外,相關史料似乎也很稀少,而且我也不是歷史系的,挑戰這題材也太自不量力了吧……(下略理由數百條)

  不過既然是戀愛,就是非理性的。明明已經好幾年連想都沒想過,卻又在意料之外的時刻(就是之前在幾處有提過的,聽到《花水木》這首歌的時候)忽然被挑起思念——呃啊啊這跟遙不可及失聯已久的男神忽然出現在自己面前還說要追求你的感覺怎麼有點像呢?(你怎麼會知道我暗戀你啊啊!)(<= 請無視這些亂七八糟的比喻。)

  翻成白話就是,我開始被這個故事纏身了。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歌跟故事怎麼就這樣擅自連在一起然後演起來了。

  還好,數年間的等待並非白費,在這幾年間有更多關於灣生與日治時期歷史的書籍與論文出版,給了我很大幫助。雖然一開始也有段靈感堵塞的磨合期,但最後還是順利地將稿子寫完了,感謝我身邊在知情或不知情(欸)狀況下提供我素材或幫助的親朋好友們。

  巴奈奶奶與昭一爺爺的故事發生在太平洋戰爭的末期,所以除了前代的恩怨外,最主要影響他們的還是那場戰爭。在書寫的過程中讀了不少相關資料,深刻感受二戰對於整個亞洲以至於全世界的深刻影響,即使到今天,也還能在許多幽微處見端倪,影響著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書中的每個主要角色也都或多或少地受了某種影響。

  對我而言,這是趟收穫豐富的寫作旅程,即使已完稿大半年,我仍然懷念著這個故事還有故事中的人物——純情的巴奈奶奶與昭一爺爺、歡喜冤家的春香與邱勝彥、當然還有鳥任務接不完個性超壓抑的男主角時人跟樂觀直率少根筋的女主角海藍——我在心裡還是常常跟他們打招呼。(又在胡言亂語了 XDDD)

  上一代的故事難免身不由己、有很多無奈,但到了我們這一代,一定要幸福,要找出能夠幸福的方法,才不枉上一代吃過的那些苦……寫到這裡,就用我每聽必紅眼眶的一青窈的《花水木》中譯歌詞作結:「我的忍耐終有開花結果的一天,希望無止盡的波濤終有風平浪靜之時,願你和心愛的人百年好合」——我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寫完這個故事。

七星潭  

P.S. 附上當時去花蓮七星潭拍的照片一張,跟封面的山海景色激似有沒有!(除了實景比較多雜物然後比較放大 XDDD)因為對那景色實在太熟,看到封面時一眼就認出來,感動得想抱美編兒的大腿致謝(妳走開!),封面真的很切題很有意境很美,小編寫的說書文跟介紹也是,謝謝出版社的用心!(不管幾次都想表達身為作者的感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裴甯Peining 的頭像
    裴甯Peining

    裴甯的故事異界

    裴甯Pe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