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1946年.台灣花蓮港築港碼頭,來不及說聲「再見」,離別就這樣開始了。
「巴奈,請保重,昭一必會回來找妳!昭一必會回來找妳!」
「昭一!日野昭一!一定要保重身體!我會在台北等你!」
2015年.台灣台北、日本福岡,在視訊兩端重逢的昔日戀人
「巴奈小姐,分開的這些年,妳好嗎?」
「托昭一先生的福,一切……都好。在分別之後……我也一直掛念著昭一先生的安危,聽到您也平安地活著,我比什麼都開心。」
2015年.台灣台北,他的心結與她的煩惱
「昭一爺爺這次交給你的任務是什麼?我們一起去做吧。」
「有三件,我想得花上一生的時間。」
「……還真的是要用一生才能完成的任務呢。」
「而且沒有妳絕對辦不到。」
[出版社文案&實體書購書頁面]
[電子書]
---
2015年11月上市作品。
簡言之是一個日本孫子幫灣生爺爺找初戀情人的故事,在尋找的過程中,也收穫了自己的幸福。
出版社小編兒在臉書寫的簡介文已經相當動人(我覺得我自己絕對寫不出這麼好的簡介啊~謝謝小編兒!)為了不爆雷,在這裡就先不多透露故事內容。(小編為《日照蔚藍海》寫的簡介文請點此)
試閱在此: 《日照蔚藍海》出版社官網試閱
那來說些不會爆雷的事好了。
一開始浮現「想寫花蓮日本移民與當地人的戀愛故事」的念頭是幾年前,拜訪完吉安鄉日本移民留下的佛寺「慶修院」的事。但當時沒有太多資料可供參考,自己也很忙,尚未下定決心寫作,這個模模糊糊的念頭就一直擱在心裡。
這個故事實際開始在腦中運轉到見到出版預告則大約過了一年的時間。
從人物浮現腦海到蒐集完所需資料大約是四個月。(龜速到自己都想哭 orz)其間所需要的資料書與取材背景等像蒐集七龍珠(?)般一一到位,先是發現有相關題材的書《灣生回家》就在我想起這個故事的那個月出版,買來看完後......中間有很長一段時間仍然卡住,因為還有很多部分的資料需要一一搜集,尤其是人設的部分(當時每天都有種想撞牆的Fu,故事在心裡卻出不來呃啊啊啊~),但年初回台時遇到的好友及學妹提供了我最需要的人設素材,故事才終於能動起來,這事我一直到現在都覺得神奇。(事前並不知道她們擁有我需要的素材,都是見面聚餐時意外得知的,我那時一整個是餓虎撲羊......不對,如獲至寶啊!XD)
寫作時間大約兩個半月。也許是之前在腦中堵塞了很久,真正見諸筆端時倒算順利,雖說中間一度電腦(其實是鍵盤)壞了造成我一陣大驚慌(因為很久沒備份 囧rz),但後來稿子還平安地在硬碟裡,送修回來後跟新寫的片段也很順利地無縫接軌,就這麼一路寫到最後。
有一半的稿子是在家附近的咖啡店寫的,意外讓我染上了輕微咖啡癮,現在每天都習慣來一杯。XD
右下是開稿那天的照片,左上是完稿那天開的香檳。(寫到一半時買來激勵自己的,不過有點偏苦 x_x)黑色電腦是我的小Macbook壞掉時來救援的神隊友「家兄牌VAIO」(<= 顧名思義是哥哥送的筆電,我愛我哥)桌上的書是初版的《灣生回家》,還有一些資料書沒拍到。然後就是發呆時看的風景跟許多杯咖啡還有茶。 XD
扯了這許多不好意思,回歸正題。在歷史浪潮下,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交織出各種面向的故事,被時代推著往前走。而這段歷史對今天的我們,又有什麼影響呢?很多事情並非三言兩語能定論,但我總認為人的情感是難以抹滅的,也是最深刻誠實的東西。
這是個我衷心喜歡,帶點小洋蔥(洋蔥顆數可能因人而異),但充滿正面能量的故事。
出版後若有什麼閱後心得,期待有人與我分享。謝謝大家。